谁不说咱家乡好,故乡永远是美丽的,故乡是永远让人留念的,故乡让人永远割舍不掉好的,故乡永远让人……故乡,永远烙印在每一个游子心目中、大脑里。
我的故乡位于豫南大别山下,清明前期,我和妻子带着孩子,从郑州返回故乡给爷爷、奶奶、父亲、母亲扫墓之际,正赶上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难得的好时机。
咱们中国有句俗话叫“山不在高有仙则灵,水不在深有龙则明。”我的故乡虽算大别山系,但哪里的山虽然并不算高,称不上风景迷人,人间仙境,但用“秀丽”来描绘她,绝不过分。
我这人早上没有睡懒觉的习惯,清晨,一大早从床上爬起来,带着相机跑到冲顶水库大坝之上,整个山村在老天一夜大雨的洗刷,像一个刚出水的芙蓉。这种如此秀丽的景观和新鲜的空气,在城市里是永远也找不到的。
向山顶放眼望去,笼罩在轻纱薄雾之中的大山,婉如人间仙境;向山下望去,清澈的村庄、炊烟,弯弯曲曲的梯田、小路。还有山坡上树丛中,开得正鲜艳的红杜娟(映山红)……这里不正是世外桃源吗?
攀谈中,六叔告诉我,如今的家乡,和我出走20年前的家乡,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,最大、最明显的变化,就是住房的变化,过去的茅草房,变成了一座座宽敞明亮的“小洋楼”。除此变化外,六叔还告诉我,如今的农村和城里人差不了多少,不说家家都有大彩电、冰箱、洗衣机等高档家电,但电话、闭路电视已基本达到了普及。
六叔给我算了一笔账,六叔、六婶目前跟堂弟一家4口人,一块生活,全家六口人,堂侄在县城读高中,堂侄女在乡中读中学,如果在6年前,我们家日子就不好过了,孙子读高中,孙女就不可能读初中了,为什么?全家六口人不到四亩地,除去每人一年上面摊派的3、400块钱各种提留款,连生活都有困难,哪里还有钱供孩子读书,6年前,村里凡是家中有两个孩子的,可以说,除了勉强读完小学外,就是读初中,也只能选择一个去读,女孩读中学更是不可能的事,6年前,女孩到读中学的时候95%的父母,都选择让孩子外出打工,名目繁多的各种摊派和提留款,都压得人们喘不过气,哪里还有钱供孩子读书。
如今,农民能过上好日子,作为我们农民知道应该感谢谁,如果没有胡锦涛、温家宝等,中央新一代领导人,农民就不可能有今天,如今的农民,国家不但不向你要一分钱,种田种地国家还倒过给你钱,种田种地不要钱、孩子读书不要钱,家庭困难可以享受国家低保,生病可以享受医疗(医保)报销,国家处处为咱们老百姓着想。过去,咱们农民心中最大的愿望,只要吃不愁、穿不愁,也就满足了,如今啊!咱农村老百姓思想也变了,变得越来越感谢党、感谢国家、感谢胡锦涛总书记、温家宝总理。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这个国家,没有党的好领导人,就没有咱农民的今天的好日子。这样的好年头、好日子,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?我们农民的日子,过得并不比你们城里人差多少。六叔如是告诉我。
从我记事时,六叔、六婶在我心目中,是最能吃苦,最能干的,如今,六叔、六婶虽已过60,快70岁的老人了,但老俩口的身板都还很硬朗,六叔每天任务是,看管、看管田地里庄稼和农活,六婶每天任务主要是负责照看家务,堂弟和堂弟媳小俩口在山西省煤矿打工,堂弟干的是井下掘进工,堂弟媳干的是井上杂工,在过去2007年,小俩口除掉各种花销,纯钱带回家七、八万。笔者粗略给六叔家算了一下,2007年,他们家庭收入,加上堂弟、堂弟媳带回家,应该有近九万块钱收入,一个农村家庭,一年收入八、九块钱,在城市里这样的家庭收入,只怕也很少家庭能达到。
在村中走访中,笔者发现不少家庭的“洋楼”顶上,还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,卫星电视接收器……看着家乡如此大的变化,作为这里黄土地养育长大的我,心里也有说不出的高兴。(CCN传媒图片网 孟波)
(文章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吴贤德)